即将举办的线上活动

利用仿真加速氢能产业技术创新

总览

氢能做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形式,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氢能产业链的制氢、输氢、用氢等各个环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从氢能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角度来看,开发经济、高效、安全的氢能系统,还存在诸多挑战。采用基于仿真的数字化工程开发方式,是我们应对相关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应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邀请,MathWorks的技术专家们将和从事氢能产业相关研发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分享如何利用仿真加速氢能产业技术创新。

亮点

MATLAB/Simulink在氢能领域的应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快速发展。然而,氢能产业链涉及制氢、储运、应用等多个复杂环节,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成本控制难成为行业普遍痛点。MATLAB/Simulink凭借其强大的多物理场建模、系统仿真和算法开发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一套高效、可靠的氢能开发工具链。  

MATLAB/Simulink不仅是技术研发的加速器,更是企业降低试错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工具。通过仿真驱动开发,企业能够在物理样机制造前完成系统验证,大幅减少实验次数和开发周期。同时,其标准化建模环境和代码生成功能,可无缝对接实际工程应用,确保技术快速落地。对于氢能企业而言,MATLAB/Simulink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备工具,更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支撑。

本节内容将介绍全球氢能应用和开发的现状,然后从氢能产业链的制氢、输/储氢和用氢三个方面介绍MATLAB/Simulink的仿真应用,以及相关的用户案例。

基于MATLAB/Simulink实现风光储氢系统级建模仿真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演讲聚焦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的风-光-储-氢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探讨模型构建、仿真运行与系统评估等应用。

掌握风光储氢系统级建模仿真能力,是企业实现能源转型与项目成功的关键。 面对多能互补系统集成的高复杂度(设备耦合、风光波动、多时间尺度),企业亟需合适的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容量优化和运行策略制定,以最大化经济性并降低投资风险。通过这次分享可以了解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高效构建系统级模型,运行多时间尺度仿真,评估系统性能,实现技术验证效率提升、系统配置与调度策略优化,增强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为风光储氢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长期效益保驾护航。

基于Simulink的电解槽级别的系统仿真

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解水制氢技术成为关键突破口。基于Simulink 与 Simscape 平台的系统仿真,可以深度模拟电解水制氢系统多物理场耦合及动态行为,为企业精准把控系统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MATLAB/Simulink还支持企业实现基于模型的控制软件开发 —— 在硬件投入前仿真验证控制系统逻辑,降低后期纠错成本;控制算法模型自动生成代码,减少手动编码工作量和人为引入错误量,提升产品质量与可维护性。

本次演讲,重点讲解如何基于Simulink与Simscape平台,构建电解水制氢系统仿真模型,实现多物理场耦合与动态行为的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模型在电控闭环中的应用,包括模型在环(MIL)与硬件在环(HIL)测试中的集成与验证方法。最后,通过PEM电解槽系统案例,展示基于仿真的系统分析和支持HIL的应用。

关于演示者

宋胜凯,MathWorks 中国工业自动化与装备(IA&M)行业市场经理,负责 MathWorks 中国在 IA&M 行业的业务拓展。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

鲍经纬,MathWorks 中国高级应用工程师,致力于基于模型设计的应用和推广。在加入 MathWorks 之前,曾供职于江南造船和中国航发商发,从事船舶电力系统设计、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等工作。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和通信工程学士学位。

栗秀花,MathWorks 中国高级应用工程师,专注于基于模型的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主要负责物理建模,系统仿真。加入MathWorks之前曾从事液压系统设计、多学科物理系统建模仿真、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控系统和软件研发工作。

产品聚焦

免费参会,扫码立即注册>>

免费参会,扫码立即注册>>

报名已经截止

View on-demand webinars